近些年,一些網文改編網劇的成功,讓不少人對網文及網絡寫手產生了“美好的想象”:不用坐班打卡,不用週末加班,頭頂作家光環,只用敲敲鍵盤,就能掙錢、出名,實現人生逆襲。然而,近日,媒體的一篇報道揭開了網文背後“隱祕的角落”:在這座“創作金字塔”中,功成名就僅屬於塔尖之人,而無數“隱藏”在金字塔底層的網絡寫手,卻以“千字3元”的市場價、每天6000字以上的默認寫稿量,在夜以繼日地“衝量”——對於這些人,還有一個形象的稱呼,叫“衝量文寫手”。
“千字3元”的價格,曾被不少網友認為“不如要飯”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網絡寫手願意以如此低廉的價格寫作?從媒體的報道來看,不少衝量文寫手都是網文新手,他們多熱愛寫作,懷揣着寫作夢進入網文圈。那麼,又是什麼人需要這麼多衝量文?對此,媒體也給出了答案:“衝量文不是用來看的,而是充數”,一些網站為了讓書庫量顯得“漂亮”而大量收購衝量文。
可能有人會説,誰不是從金字塔底層開始奮鬥的?這些網站靠衝量文衝量,而網絡寫手則借寫作衝量文練手,作品也有了發表平台,雙方可謂“周瑜打黃蓋,一個願打一個願挨”,誰也沒有損失。然而,真的是這樣嗎?按照一位新晉寫手的説法,衝量文就像是搭積木,按照固定龍骨往裏面填充就是,“這種稿子可以理解為廢稿,基本上只用主角名字正確,隨便放水就行了”。試問寫作如此不求質量、只求數量,對於網絡寫手的成長有何助益?這不是練手,而是消磨。更為嚴重的後果是,有的寫手可能會為了求快而抄襲。一些網文給人以套路滿滿、橋段類似、情節雷同的印象,其實都是抄襲惹的禍。再來看那些使用衝量文的網站,讀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,如此濫竽充數,豈能有好口碑?
正是因為所有人都是從金字塔底層起步的,所以,任何行業想要健康發展,都必須重視金字塔底層的生態。對於網文圈來説,只有從金字塔底層就開始營造尊重原創、注重質量、內容為王的良好生態,並給予網絡寫手更廣闊的成長空間,才能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像紫金陳、唐家三少這樣的金字塔尖人物。
(廣州日報評論員胡俊)